首頁 » 部落格 » 用户数据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是一种通信协议,它在几个方面与更标准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形成对比。 UDP 是一种主要用于容忍丢失和低延迟连接的通信协议,它允许在接收方发送握手之前进行数据传输。虽然 TCP 是大多数基于互联网的通信的最佳解决方案,但 UDP 具有一些优势,尤其是对于某些物联网应用而言。

什么是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它代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它是一种无连接的互联网协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包。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协议,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会话。

UDP 经常用于流媒体应 电报数据 用程序,因为它可以提供比 TCP 更快的数据传输。 UDP 协议属于OSI 参考模型传输层 4互联网协议系列。它在网络层和更高层之间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 UDP 允许在没有事先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发送数据报。对于不需要可靠、有序消息传递的应用程序来说,这使得 UDP 成为比 TCP 更高效的协议。

UDP 还具有比 TCP 需要更少网络资源的优势。例如,可以将服务器配置为在多个端口上侦听 UDP 数据包,而服务器必须为每个TCP 连接使用单独的套接字。

UDP 的主要缺点是它不保证数据报的 电子邮件管理 接收顺序或其内容的正确性。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则无法使用 UDP 协议来纠正。

UDP协议的基本特性

该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

  • 它可离线工作并且不会在源和目标之间同步。
  • 它适用于整个数据包或 汤加营销 数据报,而不是像 TCP 那样适用于单个字节。使用 UDP 协议的应用程序以字节块的形式交换信息,因此对于从应用层发送到传输层的每个字节块,都会发送一个 UDP 数据包。
  • 这是不可靠的。它不使用流量控制或排序数据包。
  • 它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并且由于使用非常简单的标头,因此对网络造成的开销很小。

UDP的历史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于 1980 年由 David P. Reed 和 Jon Postel 在 RFC 768 中首次定义,作为 ARPANET 设计的初始互联网协议集的一部分。 UDP 的目标是为不需要 TCP 的可靠性和开销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传输层协议。

在 UDP 之前,大多数网络协议都是基于面向连接的范例,在交换任何数据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会建立可靠且无错误的虚拟电路。虽然这种方法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但也带来了显著的开销和延迟,使其不适合需要低延迟和快速传输的音频和视频流等实时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DP 引入了一种无连接、面向数据报的模型,其中每个数据包(数据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无需任何握手或身份验证过程即可发送给接收方。该模型基于“尽力递送”的概念,即发件人只需发送包裹并假设它会到达收件人,但不提供任何保证。

UDP 的设计深受早期互联网应用需求的影响,例如域名系统 (DNS)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和时间协议 (NTP)。这些应用程序需要一种快速、轻量级的传输层协议,可以以最小的开销处理少量数据。 UDP 也被早期的在线游戏和音频/视频流应用程序所使用,这些应用程序需要实时通信和低延迟,但可以容忍偶尔的数据包丢失或错误。

多年来,UDP 不断发展,支持新功能和新用例,例如向多个接收者多播和广播数据包的能力以及添加校验和以检测数据包中的错误。 UDP 也被用作其他协议和框架的构建块,例如实时传输协议 (RT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精简版 (UDPLite),它们在 UDP 之上提供附加功能和错误恢复机制。

返回頂端